小记四达铁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彭传水
23年上下求索,23年矢志创新,将一个10余人的企业发展到近200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仅研发中心和一线技能人才就达到了70余人。从创新中见证发展,从创新中获得佳绩,四达铁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彭传水和他的创新团队正一如既往地走在钻研创新的路上。
一、初始路艰辛 大工匠创新中起步 彭传水,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97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任齐齐哈尔四达铁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回想起公司初建时的艰辛,他总是感慨万千。众所周知,齐齐哈尔市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八大厂享誉世界。但是,一家小型的装备制造企业要想在齐市这个经济不算发达的地区生存,无疑难度加大。企业组建之初,办公场所只有不到100平方米,全体职工不到10人。正像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唱的那样“统共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当时企业想要接一个比较大的订单都很难。面对窘境,彭传水没有放弃,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扎扎实实谋发展,抓住创新不放松。在他和研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小企业开始了艰难的创新发展。一次次创新,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总结,创新成果才有了发芽和生根,并逐渐呈现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喜人景象。二十余年来,经过以彭传水为首的创新团队的共同努力,先后组织申请国家、省、市专利90余项,以第一申请人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6项,并全部完成成果转化;以第一负责人获得6项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证书;带头研发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级“万人千企”产业支持项目1项,省市级工业产业化项目7项;省级科学技术奖提名2项,市级工业科学技术奖2项。引领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彭传水本人也当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执委、铁锋区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副会长)等职务,荣获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齐齐哈尔市“劳动模范”、齐齐哈尔市数字经济专家库特聘专家、齐齐哈尔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齐齐哈尔市“最美民营企业家”称号、齐齐哈尔市“最美鹤城人”提名等荣誉称号。
二、钻研谋发展 “小”企业合作中共赢 23年的发展,始终坚持“以创新求发展”的思路,重视对研发人员及技能人才的培养,目前公司研发中心在册人员达70余人,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开发产品、研究项目时,屡屡出现瓶颈,于是彭传水产生了组建创新团队攻关创新类专项问题的想法。经过认真筹备,四达公司于2016年6月组建了由25人组成的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开展集中攻关创新工作。这个思路正好和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市总工会在企业组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思路相吻合。于是,创新工作室也和企业一样经历了积水成渊的过程,由于这个工作室不断推陈出新,为企业降本增效,该工作室相继被评为了市级、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其创新思路也受到两级工会组织的肯定。2021年,该工作室研发的《关乎行车安全的轮对轴承检测组装智能车间》创新项目经市总工会推荐,受到了全省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获得省总工会一次性奖补资金10万元。在彭传水的引领示范下,创新工作室也逐渐完成着“由工到匠”的悄然转化,工作室中越来越多的成员具备了单独组建工作室、率队创新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创新,几年来,企业荣获省级民营高新技术50强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黑龙江省铁路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四达铁路装备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黑龙江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黑龙江省诚信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铁路总公司轨道交通装备生产知名企业等多项荣誉。彭传水不仅是工作室带头人,更是企业负责人,四达公司积极与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省内外多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技术咨询与合作,借助外部智慧力量搭建的技术服务平台助力解决企业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高级研发团队与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相结合的方式攻坚克难。目前,公司主导产品铁路高铁、机车车辆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智能车间、智慧工厂系统,产品涵盖精密超精密检验检测类设备、智能无人化生产线装备及大数据管理系统等,已覆盖铁路总公司下属的各个国铁集团公司各个铁路局、中车集团、大秦公司、神华集团、吉化集团、煤矿业集团等近300家铁路及城市轨道用户单位。
未来岁月中,以彭传水为代表的四达人将以创新为杠杆,以合作为推手,向着轨道交通行业纵深方向发展,围绕数字化产业经济,聚焦高端智能装备、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助力龙江、鹤城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
不经意间,年轮在彭传水的脸上涂上了岁月的痕迹,增添了流年的风霜。永远到底有多远,彭传水和他的四达创新团队正通过努力告诉你,成功有时可能近在咫尺,只看你付出多少,通过努力得到的幸福,才能自然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