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东腐乳精品车间,退休后被返聘回来的车间主任郑弘师傅正在认真对产品做最后的质量检查。每一个瓶罐、每一个包装,对细致严谨的她来说,都不能有半点马虎。“我20岁就来到克东腐乳了,当时还是手工小作坊,一路发展到现在,如今全都是机械化了。对这里有太多的回忆,很难舍,退休后就又回来了”郑弘动情地说。
(克东腐乳生产车间)
像郑师傅这样的员工还有很多,克东腐乳自2013年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原来的手工操作全部被机械作业所取代,生产实现了全程自动化,一跃成为了现代化企业,一块块腐乳在车间装盒、封箱、校对 ,百年秘制配方加现代化改良工艺制作而成的克东腐乳,承载着它百年的故事,走出工厂,端上餐桌。
(克东腐乳产品展厅)
克东腐乳起源于1915年,是中国微球菌腐乳的代表,中国腐乳十强企业。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同时具备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国家A级绿色食品三大优势。在百年的时间里,克东腐乳逐渐成为了一家独具特色、文化鲜明和市场稳定的老字号企业,企业的法宝是什么?
“首先是专业人才,其次是技术创新。”黑龙江省克东腐乳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景春掷地有声。
哪里有产业,哪里就有与之匹配的专业人才队伍。克东县深入践行“人才强企”方针,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助企引才。在专业人才的引进上,线下通过开展“市委书记进校园”、引才兴企、丰羽计划、校地合作、企业人才招聘会等活动,深入省内多所高校精准引才。线上则通过“直播带岗”等方式,不断宣传推介克东企业优质岗位,不断扩充专业人才队伍。
引得来,还要培养好。早压担子,多搭平台,助力职工健康快速成长,这是百年老字号克东腐乳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一贯坚持的理念。
“公司制定了系统、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并根据青年人才所学专业,选派业务精湛、作风过硬、责任心强和有专项特长的岗位负责人作为导师,实施‘一对一’培训,让他们快速融入环境,独当一面。”克东腐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健说。除此之外,克东县工信科技局还积极组织克东腐乳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开设相关技能课程,全方位提升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以满足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克东腐乳产品)
“老字号”是我国工商业发展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当前不少老字号企业发展面临困境,心有余而力不足,缺少创新之策、破局之术。作为百年老字号的克东腐乳也曾面临着产业溢出难、发展空间窄、布局外延小等瓶颈。
克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人才办主任孟祥媛表示:“百年老字号企业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不能看着企业陷入困境而无动于衷,必须想方法帮助企业破局”。
这个方式就是技术上突破创新。在传统腐乳中“大块”“红辣”等属于“红方”,臭豆腐属“青方”,“甜辣”“桂花”“五香”等属“白方”,经典之余少了些新意。为了满足市场不同口味的需求,克东县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引育人才助力企业创新升级。克东县建立健全“政校企”合作机制,把企业所需的大院大校大所的对口专家人才柔性引进来,助企纾困。柔性引进的东北农大食品科学系冯镇教授在节假日期间到企业,为解决生产研发方面的难题提出了好点子。聚焦企业转型难点和技术升级痛点,克东县通过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靶向引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博士后黄昭光及其专家团队,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平台载体,在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升级、衍生产品开发等项目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克东腐乳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同时,克东县还坚定“打铁还需自身硬”理念,大力扶持企业研发新产品。克东腐乳总工程师张慧敏在一次制作“白方”腐乳的过程中,她偶然发现其上浮现出一层金黄色的菌种,因此给她带来了新思路。
“我要做出一款市面上没有的腐乳”。张慧敏凭着这个想法,由她牵头成立的15人研发小组,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经过一整年的菌群实验,在2022年培育出了全国第一家具有杏黄色泽的“黄腐乳”,一经投入市场立马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荣获黑龙江省科技厅颁发的“黑龙江省重点新产品奖项”。除此之外,其自主研发的多粒克东腐乳、与东北农大研制生产的腐乳酱等产品同样在市场上大受欢迎,2023年度销售额达到了100余万元。从传统腐乳的青、红方到新产品研制推广,自主研发实现了颠覆性变革,独特的口感经久不衰。
(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产品研发实验)
企业发展,创新是源泉,人才是关键。克东县始终将人才工作紧紧嵌入企业转型发展全局,持续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热情,推进人才事业发展与县域经济社会建设深度融合。如今的克东县城,一批批效益显著的项目、一个个带动力强的产业、一组组鲜活生动的数字,清晰地记录着克东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所取得的喜人成绩。放眼未来,随着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扎实推进,将为克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添人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