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他始终不变的司法情怀
发布日期:2021-06-18
在建华区司法局文化司法所,有这样一位同志,他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从最基层的司法行政工作一线做起,从最简单的一起人民调解案件办起,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开创出了自己的一番新天地,他就是建华区司法局文化司法所所长刘志鹏。

作为“司法人”的刘志鹏,立足本职岗位,始终以过硬的素质、无私的品格、优良的作风,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开拓创新,勇于奉献,各项工作想在前、干在前,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在司法行政事业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2016年黑龙江省司法厅授予建华区司法局文化司法所为“全省示范司法所”,2017年又荣获中共黑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先进集体”称号。
老人想要立遗嘱,并想把名下遗产留给老伴儿,财产继承可以纳入到遗嘱中,可是老人亡故后的丧葬费该如何继承,老两口也因此闹心两个月,最终在司法所帮助下找到了解决答案。今年4月13日一早,居民贾大娘来到文化司法所,想咨询遗产公证事宜,刘志鹏所长根据老人的诉求得知,贾大娘与老伴儿是再婚走到一起,如今已经生活了30多年,现在老伴儿已经90多岁并想立个遗嘱处理财产并进行公证,苦于不知道公证流程和到哪里办理等难题。在2021年颁布的《民法典》中对遗产继承有了新规,刘志鹏所长向老人详细讲解了《民法典》关于遗产继承和遗嘱公证方面的法律条款,告知老人司法公证的流程以及所需材料后,贾大娘豁然开朗,压在心头上的一件难题得到了解决。
“贾大娘到司法所进行咨询时,因为两位老人是再婚生活到一起的,对于立遗嘱相关规定,名下财产以及房产都可以立到遗嘱里,可是贾大娘老伴儿亡故之后的丧葬费是不可以纳入遗嘱中,因为《民法典》中丧葬费不能以遗产的形式在遗嘱中出现。讲解相关法律条款之后,贾大娘与老伴儿的子女属于继母与继子女的关系,我建议贾大娘与老伴应跟子女们做一个口头协议,明确丧葬费的归属,老伴儿亡故之后贾大娘继承一部分丧葬费,而另一部分则分给子女。”刘志鹏说道。贾大娘了解到所有遗嘱和相关财产继承事宜后,对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感慨司法服务真是服务到居民的心坎里了。后来,司法所协助贾大娘到法律公证处,而丧葬费的归属经过与老伴儿子女们商量,也都得到了子女们的同意,这也让困惑贾大娘和老伴儿两个月之久的难题圆满解决。刘志鹏告诉记者:“群众点滴的小事、点滴的矛盾,能用法律服务为其解决,让群众开心满意,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这就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矛盾双方苦着脸来到司法所,之后面带微笑离开,我们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方方面面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能让居民安居乐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作为一名基层司法所的所长,把人民调解工作时刻抓到手中,积极组织、参与把人民调解工作落到实处,做人民调解的有心人。在司法所文化街道建立了人民调解、信访矛盾调处办公室,各社区建立了人民调解分会,实现了矛盾纠纷“件件有人管,事事有着落”。辖区内共有40名调解员活跃在街道的各个角落,2021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99件,调解成功率100%,维护了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的稳定局面。
刘志鹏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对于百姓的矛盾事无巨细,辖区哪里需要调解,他就到哪里。6月4日上午,记者跟随刘志鹏来到矿勘社区,在矿勘社区调解室内,两户居民因房屋漏水产生矛盾,同时对赔偿事宜双方也是各执一词。原来楼上居民因家中无人,水管漏水后没有及时处理,导致水漏到楼下居民家中,楼上居民知道自己家漏水后,为楼下居民家中漏水受损情况进行了维修,可是楼下居民却提出赔偿要求。楼上居民觉得,既然已经修好了,凭什么还索要资金赔偿。而楼下居民认为,漏水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理应赔偿。刘志鹏了解情况后向两位居民说道:“邻里之间应该相互谅解,楼上居民也不愿意把水漏到楼下,既然楼上居民都已经对楼下居民受损情况进行了修理,楼下居民要求赔偿的资金再减少一些。”经过调解,两户居民达成了共识,各自退让一步,邻里矛盾就此化解,二人在司法所和社区的帮助下重归于好。
当前,矛盾纠纷的种类越来越多、涉及面越来越广、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要牢固树立调解矛盾无边界、无止境的理念,做到哪里有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有哪些矛盾纠纷就解决哪些矛盾纠纷,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刘志鹏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司法人”的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司法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