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甘南县始终把人才振兴放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位置,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从“引”“育”“留”上下功夫,让人才思想聚起来、素质强起来、激情燃起来,以“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一、“引”字为先,构筑人才聚集高地
一是实施“齐聚英才”行动,探索更加灵活的引才方式。开展选调生引进、公务员招录、“名校优生”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等活动,累计引进党政人才551名。聚焦重点产业,开展“甘南大集”“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30余期,为企业输送急需紧缺人才2276人。二是坚持刚柔并济,拓宽更加多元的引才渠道。以乡情为纽带,打好“感情牌”,大力实施本籍人才“回归工程”,吸引农业人才李英珲担任晓光村粳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实现大米年销售额超千万,吸引电商人才张红艳返乡创建电商服务站,年均销售量突破30万单,带动42人实现本地就业。三是借力蓄势赋能,搭建更加开放的引才平台。与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创新打造政校企合作试验示范区,借助大院大所的人才智力优势,引进刘娣、马军和曹靖生“头雁”团队,加快提升人才科技创新能力。依托黑龙江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更多的创新人才团队、科技成果等创新资源集聚甘南。
二、“育”字为本,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一是多维度培育专业人才。邀请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名师以高考阅卷、学科示范为主要内容培训各学段教师近2000名,通过教师备课研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2800余人;利用全科医生转岗、乡村医生等形式,全面提升县域医疗队伍专业水平,累计培训全科医生、乡村医生近百人。二是全方位培育乡土人才。举办“农业科技之冬”、以工代训等实用技术培训,年受益群众突破5万人次。选派农民技术员、植保监测员、科技特派员128名,实现全县95个村田间生产指导、问题解答全覆盖,全力补齐农村技术人才短板。三是深层次培育产业人才。以市职工大学为依托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实现“学历+技能”双驱动。开展规上企业培训需求调研,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1200余人,在水发集团、鹤城酒业、奥瑞金等企业开展“师带徒”70多对,全方位提升产业工人能力素质。健全完善“人教岗”相结合模式,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合办“订单班”培养技能人才近百名。四是多渠道培育科技人才。依托科学家工作室、名医名师工作室柔性引进假期专家20人,用好东北农业大学专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发挥4个“科技小院”阵地作用,定向吸纳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人,聘请4名专业技术人才为专硕兼职导师,形成“长期固定、循环培养”的科技人才孵化模式。
三、“留”字为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谋划落实省、市、县人才政策措施30余项,研究制定《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试行)》,成立惠企利企专班,利用到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契机,让企业了解政策、享受政策,落实住房补贴、伙食补贴、企业高管返税、社保补贴等各项措施。二是着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创新打造人才广场、人才大道、人才驿站,作为展示人才、服务人才、激励人才的主阵地。推动人才“一次办”和“码上办”,优化“人才服务包”,配备人才服务专员,在医疗保健、子女就学、住房申请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一对一”政策咨询和便捷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关心关爱机制。调整优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25位县级领导为29名专家提供“1+N”专属服务,采取实地走访、电话慰问等形式联系服务专家300余人次,在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生活上关怀,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74个,有效创优留才环境,让广大人才全心投入乡村振兴“主战场”。